23 Aug

天才的密碼

這禮拜看了Daniel Coye 寫的The Talent Code。看完以後才發現原來這本書也有中譯本喔(翻成天才密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看看。這本書紅媽想跟大家分享的原因是—書中內容與小孩該如何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呀!

The Talent Code Book

The Talent Code Book

怎麼說呢?待我娓娓道來。

成長的過程裡,讀者一定不乏聽到長輩耳提面命:要多努力啊,努力才會成功。成績不好?就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啊!還是:鋼琴彈不好?你練習太少了!長輩的這些話,從某種角度來說,或許沒錯,但是他們沒有提到真正的現實。真正的現實是,很多人即便花許多時間練習,也沒有到達所期望的程度。

這本書指出一個很重要的點:並不是所有的練習都是一樣的。作者觀察到在各自所選擇領域中發光發熱、表現傑出的人,他們平常的練習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認為的練習。這些大師,他們花時間在「深度練習」。深度練習的過程裡,甚至會讓我們感到有些痛苦。因為,它代表著你必須面對你的不足,針對你的不足之處有意識不斷不斷的反覆著墨。唯有這樣,你才可以讓你的大腦生長myelin(髓磷脂)。髓磷脂像是大腦裡的電路,如果我們藉由深度練習不斷刺激它,電路就會運作得更快,更順。反之,如果沒有「深度練習」,大腦的電路就會繼續卡卡的。

天才,其實是經由不間斷的「深度練習」而來的。一個被稱為鋼琴神童的青年,決大部分小時候就是有意識地深度練習鋼琴了。他的大腦,跑著一流鋼琴手所須具備的程式。當我們不斷的練習,不斷的深度訓練,大腦的電路發展的愈來愈成熟,神經傳導速度也加快,彈鋼琴的手也自然在琴鍵上飛舞馳騁,速度之快,一般人只能望之興嘆。

這延伸到另一個觀點:所謂的神童,真的是天生嗎?每個神童背後,其實都是一連串不間斷的深度練習。紅媽曾經好奇為什麼不少五、六歲小孩可以彈紅媽學了多年都彈不好的大師級名曲。仔細研究後,才發現這些鋼琴神童,除了一方面對樂器有興趣以外,每一個人從小可都是花了大把時間在練習。許多神童,每天練習是從兩小時起跳!紅媽認為每天練半小時,就小小孩來說已經算很有毅力了,實在無法想像練習兩個小時。神童之所以可以小小年紀就達到一般連大人都無法達成的能力,除了要具備異於常人的興趣,他們在深度練習所花的時間,也比我們任何人都多。簡言之,神童在他所擅長的領域裡,比我們都還要努力!

傳統的學校教育,很自然的會讓一個小孩偏向通才式學習。學校所學的科目再加上課外才藝,單單要把學校的課業或才藝的進度功課完成就已經累癱了。「普通練習」都來不及了,哪還有心思「深度練習」呢?在這樣的學習氛圍裡,我們很容易就落入「完成進度」或「囫圇吞棗」。但是,大師的養成,是在魔鬼般的細節裡啊。

身為家長的我們,若能培養孩子有意識地看到自己學習的瓶頸,細心地將問題挑出來,再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反覆練習、重複,直到精通,那麼,假以時日,瓶頸將不再是瓶頸,而成為孩子的能力。這個過程裡所學習到的毅力,也將成為孩子大腦電路的一部分,成為他們未來遇到困難的後盾。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7 Mar

二寶的難題

這幾個月以來,紅孩兒陸陸續續開始上一些課外活動,紅媽的時間愈發零碎。除了紅媽要接送紅孩兒幼稚園上課下課,加上紅孩兒還有五種其他課外活動接送(這麼多課外活動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紅媽根本沒時間顧老二。接送完畢後,紅媽剩餘的時間處理家庭事務(像處理家務,報稅等),讀個新聞似乎就所剩無幾了。很多時候,我發現二寶常常被我放生一整天。有時候一天下來,紅媽唯有在二寶睡午覺前,匆匆唸個故事書給她聽。許多故事橋段還被我跳過,因為沒有時間(抱頭)。

坦白說,當初有了紅孩兒我辭職在家就是希望能夠花更多時間跟孩子相處互動,我也的確每天照著計畫這樣看著紅孩兒長大。但二寶報到後,真的就是沒有像哥哥小時候得到媽媽那麼多的時間。以前紅孩兒還沒上幼稚園時,我還可以兩個一起教,一起陪。紅孩兒上學後,我也還可以用紅孩兒上學不在家的時間跟二寶互動。但是,當紅孩兒開始參與許多課外活動,紅媽接送行程滿檔時,真的就很難好好陪二寶了。

已經連續好幾個禮拜,二寶都是跟著哥哥跑行程,沒跑行程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在睡午覺,我心裡真的很心疼。因此,也就萌生了把二寶送去學前班(Preschool)的念頭。與其在家裡放生,老是坐車跑哥哥行程,她可以在學前班環境中跟朋友互動與學習。紅媽先幫二寶報了part time 的preschool(一個星期只有三天,每次半天)。其實,
真的是捨不得她那麼小就送出去。即便做好決定,心裡也還是有點愧疚。紅孩兒三歲的時候,還跟媽媽膩在一塊,ㄧ起學習呢。然而,現在才剛滿三歲的二寶,就要被送去學校了,紅媽心裡覺得澀澀的。家裡有二寶的媽媽,會有跟我一樣的感覺嗎?對二寶有著那麼點的愧疚?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6 Dec

步入中年

二十初頭歲的我,覺得三十歲過後,人就進入所謂的中年了。等到真的來到三十大關,反而不覺得心理上及生理上跟幾年前的自己有著太大的不同。中年,恩,似乎還有著那麼點距離。

再過了幾年,我忽然對於步入中年的這個議題開始有了莫大的興趣。我開始閱讀了很多有關步入人生下一階段的書,甚至是描述面對死亡的書 (例如:When breath becomes air by Paul Kalanithi)。對於步入人生下半場,我有著些許的不安(年華老去,笑),也有著許多好奇與期待。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當呼吸化成空氣:一位罹癌的腦神經醫師對生命的洞察,這本書在他罹癌去世後出版。

年紀愈大,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更快樂。這或許是年輕的我所預想不到的。的確,研究也指出,年紀愈大,人的確會變得愈快樂。 老去,其實有何嘗不是件美好的事呢?美國脫口秀名嘴歐普拉曾說:「變老是一種祝福 (Aging is a blessing) 。」多有智慧的一句話啊,多少人太早離開了人世,能活著變老,何嘗不是一個祝福?年華逝去,我們的智慧可以增長著。年紀變大,更可以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如果以餐廳來比喻,年輕的時候就像去吃到飽餐廳,什麼都想試,不吃個肚子撐著對不起荷包。職場上衝衝衝,抓住每個挑戰,往晉升之途快步邁進。步入中年則是了解自己要什麼,我們選擇吃的精巧,吃得有原則,吃的舒服,吃得快樂。於是,我們慢慢不再那麼追隨社會普世價值,對於生活與工作,有所取捨,找尋屬於我們每個中年人的sweet spot(完美平衡。)

即便還沒四十歲,我知道我臉上的膠原蛋白只會流失更多(笑),不過我會記得啜飲著新階段帶給我的 ‘moments of being.’ 每個如靈光乍現的當下,我希望我可以過得更自在,更快樂,也可以將這樣對生命的態度,帶給我的寶貝兒子與女兒。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3 Jul

快樂的本事

從小在台灣受教育的我一直認為在美國受教育的小孩過的一定比我們幸福許多,美國教育注重全人發展,一堆課外活動,也沒有所謂的聯考或填鴨式教育。所以,學生一定比較快樂。不過,直到後來自己來美國念書,而後在美國長住,我發現,其實在美國頂尖的學生,他們所承受的壓力,跟亞州其他國家比起來,並不會比較少。

這幾年來,位於矽谷中心的Palo Alto(帕羅奧圖)的明星高中,時有學生自殺的消息。我的母校史丹佛就位於Palo Alto,帕羅奧圖地段好,學區好,房價貴,住的大都是經濟狀況很好的家庭。在這邊就讀的高中生,理說擁有許多別人沒有的資源,如果好好運用,生命應有無限的可能。每每讀到年輕的生命想不開提早結束,我心中總是很難過。這個社會上,有那麼多努力要活下去的許多人,生命,是那麼的寶貴,卻也又是那麼的沈重。

之所以有感而發,也是因為最近發生了知名時尚設計師Kate Spade 與有名的廚師Anthony Bourdain 接連四天內相繼自殺的消息,這些他人看到的成功人士,毫無預警地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在選擇結束生命前,都還做著他們的工作。是的,就是這樣讓喜愛他們的人震驚不已。

Kate Spade

Kate Spade

Anthony Boudain

Anthony Boudain

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時候,父母著重在培育小孩長大後所需要的才能。德育、體育、智育、美育等等。但是,我覺得有一個本事很重要——快樂的本事,卻很容易被忽略。幾乎我所遇過的小孩,天身都有讓自己快樂的本事,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這樣的本事在社會化以及課業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失去,真的好可惜。

看著我的兩個孩子們每天瘋狂的快樂玩著,紅媽好像又過了一次童年。童年的那份甜美記憶:無憂無慮、無計劃、只想著玩、活在當下的日子循著記憶的河流回來了,只要腦中一回想那段日子,嘴角就不自覺上揚。小孩有時候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的孩子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只要我願意,快樂,就在舉手投足中、分分秒秒間。

我也很難不去想:我該如何,可以幫助他們保有這樣與生俱來快樂的本事?就像培育其他才能一樣,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眼睛發光的孩子不會在日復一日的「過日子」中失去了光芒?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發生快樂本事的質變嗎?如果,我可以保留小孩與生俱來快樂的本事,那該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我沒有答案,只希望這篇文章提醒以後的自己,不要抹殺孩子極其珍貴的,快樂的本事。

*更多動態,歡迎加入紅媽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09 Sep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上禮拜帶紅孩兒和妹妹去社區圖書館,這本書恰好放在書架上。經過時,著實被書的封面吸引 (可愛的小寶寶光屁股和愛因斯坦髮型),就把書借回家看了。

IMG_1060

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分別是心理學和教育學專家。Kathy Hirsh-Pasek 是美國賓州Temple University教授,也是該學校嬰兒實驗室的主任。 Roberta Michnick Golinkoff 從康乃爾大學拿到博士,現在負責University of Delaware 的嬰兒語言學習專案。他們多年來對學齡前小孩有深入的研究。他們在這本書中分享在他們的研究中,對小孩子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其實是玩。

現今大多數的父母以及社會,讓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讓他們有系統地學習。小孩小的時候就讓他們記憶字母,動物名稱,上課等,深怕一個懈怠,小孩的潛能沒有及早挖掘出來。無時無刻的刺激,只希望可以幫助小孩大腦發展,贏在起跑點。

這本書則持不同想法。紅媽集結作者幾個觀點,跟大家分享:

  • 太小的小朋友如果太早進入制式學習,未來通常會比較沒有創造力,也會對學習比較沒有熱情。
  • 研究發現,很小就記很多知識的小孩(用圖卡讓小孩記憶一些facts就是一個例子),長大後跟同齡小孩比起來,他們記得的知識其實跟後來才學的小孩沒有差很多。也就是說,早點學並不會真的讓小孩子贏在起跑點。
  • 學齡前小孩,玩耍=學習。玩耍很重要,因為藉由玩耍,小孩可以發展他們的社交能力以及性格。這些才是長久成功之道。
  • 小心莫札特效應的迷思:我們都聽過讓小孩聽莫札特對他們的腦力有幫助。這其實來自一份1993年的研究。研究裡包含七十九位大學生。這些大學生聽了十分鐘的莫札特音樂,之後再重做智力相關測驗,分數都進步了。不過1999年,有其他研究學者重新測試這樣的莫札特效應,卻無法得出同樣結果。接下來,有另一個研究測試了四千五百位成人,發現莫札特效應其實是短暫的。也就是說,受試者可能是因為音樂可以讓他們放鬆心情,放鬆心情後來做測驗結果通常會比較好。可是這並不代表聽音樂真的讓受試者智商增加。現今一些育兒研究常會導致迷思,因為大部份的家長並沒有看到完整的研究,而常常只是片斷的資訊。這些資訊成了廠商賺滿荷包的工具,也造成父母小孩的焦慮。

作者指出,大部份的小孩在現今的環境中其實都有足夠的刺激。藉由玩耍,小孩可以學得更多,因為生活化的學習對小孩是最有效的。例如:小孩在陪你做蛋糕的時候和你秤材料重量其實就是學數字,這會比記憶數字卡來得有效。每個生活日常,都是學習的機會。當你和孩子聊天,問他今天過得如何,則是訓練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統整技巧的機會。不一定要把孩子的每分每秒塞滿一般社會所認知的學術學習。後者對小孩的學習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兩位作者都造他們相信的方式教育他們自己的小孩。他們的小孩小時候是透過玩來學習,後來也都進入很好的大學,現在也對社會有很好的貢獻。他們也不諱言,在他們孩子還小的時候,當他們看到別人小孩似乎比自己孩子懂得更多知識(別的小孩很早就接觸制式教育),他們心裡也很掙扎,也對自己著重玩的教育方式產生動搖。不過,他們後來還是堅持自己的方式。

如果,現階段的你,在如何教育小寶寶上有某種程度上的焦慮,你並不孤單。連本身做嬰兒研究的作者,在看到其他小孩懂的知識比自己小孩多也曾經對自己的教育方式產生疑慮,更何況是一般家長呢?

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這份心意是亙古不變的。然而,這樣的心意是兩面刃:育兒是上天給我們碩大的禮物(回想一下我們第一次擁抱剛出生的寶寶那一刻),但在育兒的過程中卻讓許多家長充滿焦慮—擔心自己給的不夠,擔心孩子出社會後跟別人競爭會吃虧 (所以提前讓孩子開跑)。這本書,引經據典許多研究,給了家長另一個不同的觀點—將童年還給孩子,讓孩子盡情的玩,育兒的旅程中,你我也可以變得更自由。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0 Aug

美國學前班(Pre-School) 介紹

紅媽自從二寶來臨後,以及自己創業的飾品網站需要多花時間管理,總覺得這幾個月來比較忽略紅孩兒的需求。所以跟老公萌生是否該讓他開始上學的想法。

紅孩兒今年九月才會滿四歲,依台灣的年齡分班,他現在應該是小班的年紀。如果要上學,在美國這個年齡是念所謂的學前班(Preschool)。美國義務教育是從幼稚園開始 (在美國,小孩滿五歲才念幼稚園,幼稚園只有一年),學前班不屬於義務教育。也因此都是私立學校辦學居多。不過許多城市的市政府因為因應家庭需求,也設立了學前班。

美國教育體制和台灣有點不同,下方圖表是從美國移民生活指南網站摘錄下來的:

美國與台灣學制不同

美國與台灣學制不同

這種市政府自己舉辦的學前班,會因市政府本身資源多寡有品質上的不同。大部份處於矽谷的城市,學前班其實都有充裕的資源。由於學前班(Pre-School)不算義務教育裡面,所以也要繳學費。

市政府辦的學前班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市政府通常會提供不少資源給自己辦的學校,所以學校的設備以及地點都不錯。像我們城市的學前班,就離市中心很近,環境也很好。學費方面,也因為有市政府補助,便宜很多。舉例而言,在矽谷一般私立學前班的學費大概是每個月一千三美金(大致而言,當然也有更貴的或更便宜的),每天都有上課 (通常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很適合雙薪家庭。市政府辦的通常學費一學期不會超過一千元美金。假設一學期有兩個半月,平均一個月就是不到四百塊美金。但是,市政府辦的學前班有一個缺點,就是學校不是每天都上課,有上課的時候也都是只有上半天。所以,父母雙方都要上班的家庭其實很難送小孩到這種part-time 的學前班。以我們住的城市而言,三歲的學前班一週只有上兩次課(星期二和星期四),從早上九點半到中午十二點。四歲的則是一週三次(一、三、五),一樣是半天。

Los Altos 城市的學前班課表

Los Altos 城市的學前班課表

紅媽一開始也有看幾所私立幼稚園,看完感想是覺得許多學校的課表行程都大同小異,到最後還是看父母的時間需求(需要全天還是半天)以及學校教學理念和環境。另外一提,幼稚園開始的國民義務教育,學校就會依據所居住的學區來決定學童的入學資格。但是,學前班就沒有這種限制,不是本市的居民一樣可以報名。

紅媽研究了幾個私立學前班以及兩所市政府辦的學前班,最後決定送紅孩兒到離家裡開車十二分鐘的市政府辦的學前班。主要原因是,紅媽喜歡這個學校的老師。另外,紅孩兒才一開始上學,所以我覺得與其每天都上課,讓他有幾天休息似乎比較循序漸進。(有些私立學前班也提供只上幾天或半天的選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比較。)

哇,紅孩兒八月底就要開始上秋季班了!

時間過得好快喔,我的孩子要上學了!

Screen Shot 2017-08-10 at 5.21.42 PM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9 Jan

農曆年~就這麼過了

從聖誕節去太浩湖滑雪完後,全家相繼輪流生病。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家人生病是一種一人得「到」,很難不全家人一起雞犬升天的概念。我們家最後一位倖存者,是我老公。然後,三天前,就在小除夕夜當天,他破功了。不僅破功,其勢,有如排山倒海。第一天發燒,第二天拉肚子+發燒。這,厲不厲害?厲不厲害?

平常老公很會照顧小孩,不過老公重病下,我當然得扛起照顧一家大小的責任 (心中忽然出現以下這個畫面):

好愛Wonder Woman 的豪氣喔

好愛Wonder Woman 的豪氣喔

所以,這三天,就在一家大小生病,除夕夜大夥病懨懨躺在床上,以及大年初一後繼續同樣的輪迴中。。。度過了。。

平常很注重健康的紅家,是很少生病的。紅孩兒出生到現在三歲半,因為感冒看病的次數只有兩次(這次第二次)。一般的小感冒,次數也極少,而且,都是自己兩三天會好的那種。這次,全家的生病,讓紅媽油著頭垢著面料理三餐又得把屎把尿沒有另一半強力幫手時意識到:以前的我有多麽的幸福啊。原來,連沒有感冒這樣的狀態,都是一種強而有力的福氣呀。

希望大家有一個很幸福的農曆年,吃好睡好病毒不要找!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6 May

Facebook 營運總監 Sheryl Sandberg 的演講

這個週末適逢許多學校的畢業典禮。離家裡開車不算遠的柏克萊大學今年畢業典禮請了臉書營運總監 Sheryl Sandberg 來演講。我很欣賞Sandberg,她一直一來鼓勵女性 「往桌前坐」、接受挑戰、積極追求各種目標。

Sheryl Sandberg 2013 年出版的書Lean In影響了許多女性

Sandberg 去年此時失去了她的老公Dave。他們一起去墨西哥參加朋友五十歲的生日。在飯店時,Sandberg 老公去飯店健身房運動,Sandberg 則是在房間小睡一會,不久後,老公突發心臟病,Sandberg 奔到健身房時,Dave已經倒了,就此天人永隔。

失去老公的傷心回憶貫穿了她的這篇演講。是那麼的真實,令人心痛,卻又充滿感謝與希望。她提到當挫折發生時,有三個思考模式(3Ps)會幫助我們快速的從挫折中站起來:

  1. 不要將事件永久化(Permanence):當一個人今天數學考不好,他會說:「今天數學考砸了」還是會說「我就是很笨,我對數學就是沒輒」,前者是單一事件,後者是將這一單一事件永久化,否定了你對自己今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不要將事件全面化 (Pervasiveness):當一天你發現朋友聚會你沒有受到邀請,你會說:「今天聚餐沒有被邀請」,還是「我就是不受歡迎,沒有想邀請我。」你會因為一件事而全面否定自己嗎?在不了解所有的狀況下,有些人容易往最壞方向想,將事件全面擴大,進而沈溺在自己的負面情緒裡無法自拔。
  3. 不要將事件針對自己(Personalization):當Dave去世時,無可避免的,Sandberg對自己很自責。她翻開老公的所有醫療紀錄,想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如果,她能多留意一點,是否可以避免這樣的悲劇?但是,如果連醫生都沒辦法事先預料Dave有可能會心臟病,不是學醫的她,如何可以比醫生更早一步預料而預防呢?身為女性的我們,很容易會將許多事情的錯誤都歸咎於己。但是,這樣的想法並不會幫助我們從挫折中站起來。

Sandberg 的這篇演講很令我感動,也讓我反省許多。除了這三個P(Permanence, Pervasiveness, Personalization),她也提到Dave的離去,也讓她更懂得感恩。一位朋友告訴她:如果Dave是在開車載她的小孩的路上心臟病發呢?這一句話,讓她驚覺,其實,她的生命中還是有許許多多足以感恩的事與物。我很欽佩這樣強壯的女性,在這樣的場合中,跟這麼多畢業生分享了她的切身之痛與成長。演講過程中,好幾處是Sandberg 強忍著淚水將講稿一字一字的說了出來。我謝謝她,謝謝她提醒我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值得感謝的,謝謝她讓我看到挫折裡的堅強:” We are more vulnerable than we ever thought, but we are stronger than we ever imagined.“ (我們比我們想的還要脆弱,但是比我們可以想像得更強壯),我不斷咀嚼她在演講中分享的這一句話。謝謝妳,Sandberg。

Sandberg 的畢業演講連結如下: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1 Apr

吃全餐剖腹經驗談

我有兩個寶貝,兩胎都是剖腹,兩胎都是吃全餐。 Screen Shot 2016-03-31 at 12.15.07 AM

生紅孩兒的時候,因為小孩頭圍太大,然後位置又有點偏,所以一直Push 不出來,後來只好進了開刀房。紅孩兒頭圍98%,這個百分比的意思就是他的頭圍是所有寶寶平均值中排名前2%。他剖腹出來時,整個額頭是腫起來的,代表生產時,他頭的位置可能也有點偏,所以才會壓縮到額頭。

美國第一胎剖腹第二胎自然產的媽媽大有人在,每個醫生其實觀點也都不太一樣。我自己的醫生在我表達想試試第二胎自然產後,一直都很支持我。她告訴我,去年(2015)在她診所裡第一胎剖腹但第二胎想自然產的媽媽,後來成功自然產的機率是百分之百。所以我滿懷著希望相信自己這次一定會成功。進了產房後,我很努力的PUSH了四個小時,二寶還是出不來。醫生說我出力的方式都很正確,也做得很好,但是寶寶就是出不來。(後來才發現我女兒的頭也不小,有75%),所以,我又再次吃全餐,哭哭。onion_(38) 

我很不喜歡開刀(其實剖腹對人體而言是大手術),因為傷口復原期間很不舒服。剖腹即便後來傷口復原了,也不代表是真的復原到開刀前的樣子。例如,被切斷的神經細胞即便再生,並不是每一條都會原封不通再長回來。另外,自然生產的過程對寶寶也有許多益處—寶寶如果出生時經過產道擠壓,可刺激寶寶的身體及神經,使呼吸道內的羊水較順利排出,肺部順利展開。產道也有一些有助於寶寶的益菌,對寶寶身體好。

基於這些原因,紅媽第二胎才會想再度嘗試自然產。Screen Shot 2014-05-01 at 11.44.23 PM 吃全餐的我,當下總是有點小遺憾,想著,早知道又要挨一刀,幹嘛那麼辛苦撐那麼久才打無痛(無痛愈晚打,對自然產程愈有幫助),搞得自己那麼狼狽不堪 ,Push好久好累。不過,換個角度想,不試試看,又怎麼知道呢? 跟許多朋友聊過,發現很多第一胎剖腹的媽媽在生第二胎的時候,以為也只能繼續剖腹,有時候甚至是醫生告訴他們要繼續剖腹。其實,真的想繼續嘗試第二胎自然產的媽媽,還是可以請醫生評估看看的喔。

自然產時,子宮會因為自然產收縮而比較疲累,如果後來產程不順,得剖腹的話,是有風險的,因為子宮收縮止血的功能將會下降。不過剖腹也有壞處,例如術後沾黏(開刀疤痕纖維化),剖腹愈多次,沾黏的風險會愈大。在請醫生評估要採取哪種生產方式時,媽媽一定要充分了解第二胎自然產或持續剖腹分別的風險,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紅媽事後回想,總覺得雖然自己兩餐都吃了全餐,不過好在我是活在這個年代,要是在古時候,我的狀況應該算難產,真難以想像結果會如何 (驚) Screen Shot 2014-05-14 at 12.13.47 PM。現在,有著可愛又健康的大寶、二寶,我著實是幸運的。#還好有人發明剖腹 #還好我生在現代。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31 Jul

孕吐不是病,吐起來。。。

還是像要了我的命一樣。生紅孩兒的時候,我也會孕吐,不過頂多就是空腹或對某些特定食物會吐。只要隨時吃點小東西,確保不會空腹,以及避免吃會讓我嘔吐的食物,基本上就可以控制住。

但是,這一胎,可完全不一樣,懷孕大概第七週開始,吃什麼都會碰到地雷,早餐喝豆漿吐,吃全麥土司也吐,午餐吃蔬菜吐,吃麵也吐,下午嘴饞吃哈密瓜吐,晚上喝雞湯也吐,真的是無所不吐其極!

懷孕初期一天吐七八次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最近邁入十二週,一天還是會吐個三,四次。真希望每天跟孕吐奮鬥的日子可以趨緩。Screen Shot 2014-05-01 at 11.47.22 PM老實說,孕吐跟喝醉酒吐是不一樣的,喝醉酒吐出來身體會覺得比較舒服,不過孕吐則是每次吐完都會有一種虛脫感,覺得好累好累,整個人好沒精神。因為基本上是把剛吃進去食物的養分都吐出來,吐到最後吐膽汁,一天吐個這樣幾次,感覺魂都飛了,真的。

這禮拜去看婦產科,醫生開給我Diclegis止吐藥。醫生跟我說這是美國藥物管理局(FDA)列為A級的藥物(A級就是對孕婦來說最安全的藥物分級)。醫生說睡前吃個一兩顆,通常就可以維持隔天一整天不會想吐。回家我興沖沖的打開包裝,想說太好了,總算可以擺脫惱人的孕吐。

治孕吐的Diclegis可能的副作用是嗜睡

不過懷孕後對於所有藥物都十分小心的龜毛孕婦我,還是仔細研讀了一下藥品有可能的副作用。Diclegis 的可能副作用就是吃完會嗜睡或懶洋洋的。這,這,這會比孕吐好很多嗎?哈哈,我可不想整天嗜睡,因為我覺得那樣也很累,成天打不起精神來,加上白天通常也有很多事得做,所以如果精神不濟其實也是另一種痛苦。就這樣,我開封後一顆都沒吃。我聽很多人說,懷孕三個月後通常孕吐症狀會漸漸好轉,所以我也偷偷希望再過幾天其實我的孕吐就會遠離我了。onion_(115)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