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Mar

疫情新聞,心情有感

今年暑假我從台灣帶回兩台安博盒子,原本只有在週末的時候會看安博盒子裡的電影,但自從新冠肺炎爆發至今,我每天都會看台灣新聞,滑手機的時間也增多,美國三月開始大爆發期間,我更是每天都會忍不住想查我住的地方最新確診人數,加州狀況,等等。

從上星期五確定小孩停課,到星期一州長頒布就地避難後,我的心情從安心(因為小孩總算不用擔心可能在學校感染)到開始有點希望(因為美國總算動起來了,民間政府開始也開始積極檢驗)到堅定(這段時間我們一定要宅在家,為減輕醫療系統負擔盡一份力),到昨天,美國一躍成為第三大感染國,截至目前為止,四萬兩千人確診,五百一十五位死亡案例,真的很令人心痛。即便我有預期美國因為之前欠缺檢測,所以接下來隨著檢測數量增加,新增案例將快速攀升;即便我知道這波疫情,勢必會影響到許多人的生計;但當所有預期的事,像一齣已知道劇情的戲碼,緩緩拉開戲幕,在我眼前一幕幕的上演著,真的讓心情掉入深淵。

我在想,或許我應該從新聞脫離幾天。今天晚上,我決定從新聞跳脫,做一些自己可以開始做的事。我傳了訊息給紅孩兒的鋼琴老師。問他過去這一個禮拜好不好。我知道老師是一位不太會用科技的人,所以她勢必已經一個禮拜沒收入了。我主動告訴她我可以先預付以後的學費。本來我還擔心自己這樣做老師會不會 feel offended,畢竟,她是位名師,半小時收費九十美金,搞不好經濟狀況很好呢,呵呵呵。但是,不主動問總覺得心裡不踏實,萬一,老師其實真的是需要幫忙呢?所以我想了想還是問了,就不管老師會不會覺得我也太小看她了。

沒想到,老師馬上回我訊息,她謝謝我替她想,也跟我說這波疫情看似還會很久,她希望她可以撐過來。我好高興我有問呀~更讓我高興的是,不太會用科技的老師,也告訴我今天剛好也是她第一天開始使用視訊軟體ZOOM上課。她本來不是很信任視訊上課的,但是現今情勢,似乎也只能這樣讓老師能繼續有些收入,所以我們下禮拜要開始跟老師視訊上課了!雖然我也不知道效果好不好,但是,能夠幫忙老師,我也覺得很快樂!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1 Oct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活出意義來)

讀完這本書後,心中百感交集。

透過作者 Victor Frankl 陳述的細節,我得以看到了集中營內部的寫實生活片段。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許多片段讓人看了膽戰心驚:其中一個例子說到:作者一到集中營後,有一個納粹軍官專門將新運送到的囚犯分類。新囚犯們依著這位軍官指示從一行分成兩行,其中一行將直接走去毒氣室,另一行的人則是去做苦工。命運,就在軍官對自己上下打量幾秒的時間,決定了生或死。作者因為藏了一袋私物在衣服裡,走路不能很筆直,納粹軍官在決定要將他送到哪一行時,似乎有點遲疑不知道該怎麼把他歸類。接著,軍官雙手放到他的肩膀上,轉了他一圈,指著苦工行讓他前進。作者,就這樣千鈞一髮與死神擦肩而過。在集中營的期間,像這樣與死亡面對面的機會很多,多到會讓人對生命不再有盼望。

當有人在集中營生病死亡時,大家關切的是死者身上有沒有比他們更好一點的鞋或衣物。有價值的私人用品,包括鞋子,在剛到集中營的時候,早被納粹軍官收走了。留給他們的,很多是不合腳或破爛的鞋子。如果有機會能夠從死者身上換到一雙更合腳、比較不破的鞋子,就可以減少凍傷的機會。在集中營這樣的環境裡,許多人早已對生命無感。生命的意義,對他們來說,是虛無的。

然而,就是在集中營這樣殘酷的環境裡,Victor Frankl 觀察到:有些人,在這樣的環境裡,還是可以選擇將所受到的苦難賦予意義。而當痛苦是有意義時,人就有力量繼續面對困境。Victor Frankl 是意義心理學 (Logotherapy)的始祖。Logos 是希臘文的「意義」。他認為,每一個人活著的動力來源,就是找到生命的意義。心理治療無非是幫助病人找到屬於他的生命意義。

現代許多人都經歷所謂的Existential vacuum (存在的虛無):人生所有一切都是虛無,沒有意義。這樣的無力感讓現今許多人走上絕路。作者認為,治療方法就是幫助這些人找到人生的意義。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可取代的,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在任何一個當下,都是獨一無二,只有他能經歷,別人也無法重複的生命歷程。生命會丟給每個人問題,但是只有我們自己可以回答屬於我們的問題。所以,每個生命都是重要的,我們都有責任回答生命給我們自己的問題。

這種對生命的責任感,一言以蔽之:像是重活一次,但是想像你現在要做的事是上輩子第一次做時做錯的 (Live as if you were living already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as if you had acted the first time as wrongly as you are about to act now.)這樣的想法,會讓你對於你這輩子所做的一切決定及其影響,有全新的觀感。 現在這一刻,是過去式了(你正在活第二遍),但是這個「歷史」,正在被祢改寫中。人,可以自我決定我們的未來。即便有苦難,我們可以將苦難賦予意義,使我們得以承受苦難。當我們不認為生命具有任何意義時,我們也沒有任何求生意志了。

這是我第一次讀到有關意義心理學的理論,這本書,在描述集中營的細節中,常常是會讓我們對人性失望的;然後,這本書看到最後,是令人充滿希望的。人類,終究是可以決定自己該如何面對生命的困境。我們無法控制人生一帆風順,但我們卻可以控制當事與願違,遇到苦難時,我們可以賦予這樣的經驗意義。

當我們遭受的痛苦有意義,那麼,我們就可以繼續走下去。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7 Mar

二寶的難題

這幾個月以來,紅孩兒陸陸續續開始上一些課外活動,紅媽的時間愈發零碎。除了紅媽要接送紅孩兒幼稚園上課下課,加上紅孩兒還有五種其他課外活動接送(這麼多課外活動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紅媽根本沒時間顧老二。接送完畢後,紅媽剩餘的時間處理家庭事務(像處理家務,報稅等),讀個新聞似乎就所剩無幾了。很多時候,我發現二寶常常被我放生一整天。有時候一天下來,紅媽唯有在二寶睡午覺前,匆匆唸個故事書給她聽。許多故事橋段還被我跳過,因為沒有時間(抱頭)。

坦白說,當初有了紅孩兒我辭職在家就是希望能夠花更多時間跟孩子相處互動,我也的確每天照著計畫這樣看著紅孩兒長大。但二寶報到後,真的就是沒有像哥哥小時候得到媽媽那麼多的時間。以前紅孩兒還沒上幼稚園時,我還可以兩個一起教,一起陪。紅孩兒上學後,我也還可以用紅孩兒上學不在家的時間跟二寶互動。但是,當紅孩兒開始參與許多課外活動,紅媽接送行程滿檔時,真的就很難好好陪二寶了。

已經連續好幾個禮拜,二寶都是跟著哥哥跑行程,沒跑行程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在睡午覺,我心裡真的很心疼。因此,也就萌生了把二寶送去學前班(Preschool)的念頭。與其在家裡放生,老是坐車跑哥哥行程,她可以在學前班環境中跟朋友互動與學習。紅媽先幫二寶報了part time 的preschool(一個星期只有三天,每次半天)。其實,
真的是捨不得她那麼小就送出去。即便做好決定,心裡也還是有點愧疚。紅孩兒三歲的時候,還跟媽媽膩在一塊,ㄧ起學習呢。然而,現在才剛滿三歲的二寶,就要被送去學校了,紅媽心裡覺得澀澀的。家裡有二寶的媽媽,會有跟我一樣的感覺嗎?對二寶有著那麼點的愧疚?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6 Dec

步入中年

二十初頭歲的我,覺得三十歲過後,人就進入所謂的中年了。等到真的來到三十大關,反而不覺得心理上及生理上跟幾年前的自己有著太大的不同。中年,恩,似乎還有著那麼點距離。

再過了幾年,我忽然對於步入中年的這個議題開始有了莫大的興趣。我開始閱讀了很多有關步入人生下一階段的書,甚至是描述面對死亡的書 (例如:When breath becomes air by Paul Kalanithi)。對於步入人生下半場,我有著些許的不安(年華老去,笑),也有著許多好奇與期待。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當呼吸化成空氣:一位罹癌的腦神經醫師對生命的洞察,這本書在他罹癌去世後出版。

年紀愈大,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更快樂。這或許是年輕的我所預想不到的。的確,研究也指出,年紀愈大,人的確會變得愈快樂。 老去,其實有何嘗不是件美好的事呢?美國脫口秀名嘴歐普拉曾說:「變老是一種祝福 (Aging is a blessing) 。」多有智慧的一句話啊,多少人太早離開了人世,能活著變老,何嘗不是一個祝福?年華逝去,我們的智慧可以增長著。年紀變大,更可以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如果以餐廳來比喻,年輕的時候就像去吃到飽餐廳,什麼都想試,不吃個肚子撐著對不起荷包。職場上衝衝衝,抓住每個挑戰,往晉升之途快步邁進。步入中年則是了解自己要什麼,我們選擇吃的精巧,吃得有原則,吃的舒服,吃得快樂。於是,我們慢慢不再那麼追隨社會普世價值,對於生活與工作,有所取捨,找尋屬於我們每個中年人的sweet spot(完美平衡。)

即便還沒四十歲,我知道我臉上的膠原蛋白只會流失更多(笑),不過我會記得啜飲著新階段帶給我的 ‘moments of being.’ 每個如靈光乍現的當下,我希望我可以過得更自在,更快樂,也可以將這樣對生命的態度,帶給我的寶貝兒子與女兒。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9 Jan

農曆年~就這麼過了

從聖誕節去太浩湖滑雪完後,全家相繼輪流生病。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家人生病是一種一人得「到」,很難不全家人一起雞犬升天的概念。我們家最後一位倖存者,是我老公。然後,三天前,就在小除夕夜當天,他破功了。不僅破功,其勢,有如排山倒海。第一天發燒,第二天拉肚子+發燒。這,厲不厲害?厲不厲害?

平常老公很會照顧小孩,不過老公重病下,我當然得扛起照顧一家大小的責任 (心中忽然出現以下這個畫面):

好愛Wonder Woman 的豪氣喔

好愛Wonder Woman 的豪氣喔

所以,這三天,就在一家大小生病,除夕夜大夥病懨懨躺在床上,以及大年初一後繼續同樣的輪迴中。。。度過了。。

平常很注重健康的紅家,是很少生病的。紅孩兒出生到現在三歲半,因為感冒看病的次數只有兩次(這次第二次)。一般的小感冒,次數也極少,而且,都是自己兩三天會好的那種。這次,全家的生病,讓紅媽油著頭垢著面料理三餐又得把屎把尿沒有另一半強力幫手時意識到:以前的我有多麽的幸福啊。原來,連沒有感冒這樣的狀態,都是一種強而有力的福氣呀。

希望大家有一個很幸福的農曆年,吃好睡好病毒不要找!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6 May

Facebook 營運總監 Sheryl Sandberg 的演講

這個週末適逢許多學校的畢業典禮。離家裡開車不算遠的柏克萊大學今年畢業典禮請了臉書營運總監 Sheryl Sandberg 來演講。我很欣賞Sandberg,她一直一來鼓勵女性 「往桌前坐」、接受挑戰、積極追求各種目標。

Sheryl Sandberg 2013 年出版的書Lean In影響了許多女性

Sandberg 去年此時失去了她的老公Dave。他們一起去墨西哥參加朋友五十歲的生日。在飯店時,Sandberg 老公去飯店健身房運動,Sandberg 則是在房間小睡一會,不久後,老公突發心臟病,Sandberg 奔到健身房時,Dave已經倒了,就此天人永隔。

失去老公的傷心回憶貫穿了她的這篇演講。是那麼的真實,令人心痛,卻又充滿感謝與希望。她提到當挫折發生時,有三個思考模式(3Ps)會幫助我們快速的從挫折中站起來:

  1. 不要將事件永久化(Permanence):當一個人今天數學考不好,他會說:「今天數學考砸了」還是會說「我就是很笨,我對數學就是沒輒」,前者是單一事件,後者是將這一單一事件永久化,否定了你對自己今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不要將事件全面化 (Pervasiveness):當一天你發現朋友聚會你沒有受到邀請,你會說:「今天聚餐沒有被邀請」,還是「我就是不受歡迎,沒有想邀請我。」你會因為一件事而全面否定自己嗎?在不了解所有的狀況下,有些人容易往最壞方向想,將事件全面擴大,進而沈溺在自己的負面情緒裡無法自拔。
  3. 不要將事件針對自己(Personalization):當Dave去世時,無可避免的,Sandberg對自己很自責。她翻開老公的所有醫療紀錄,想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如果,她能多留意一點,是否可以避免這樣的悲劇?但是,如果連醫生都沒辦法事先預料Dave有可能會心臟病,不是學醫的她,如何可以比醫生更早一步預料而預防呢?身為女性的我們,很容易會將許多事情的錯誤都歸咎於己。但是,這樣的想法並不會幫助我們從挫折中站起來。

Sandberg 的這篇演講很令我感動,也讓我反省許多。除了這三個P(Permanence, Pervasiveness, Personalization),她也提到Dave的離去,也讓她更懂得感恩。一位朋友告訴她:如果Dave是在開車載她的小孩的路上心臟病發呢?這一句話,讓她驚覺,其實,她的生命中還是有許許多多足以感恩的事與物。我很欽佩這樣強壯的女性,在這樣的場合中,跟這麼多畢業生分享了她的切身之痛與成長。演講過程中,好幾處是Sandberg 強忍著淚水將講稿一字一字的說了出來。我謝謝她,謝謝她提醒我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值得感謝的,謝謝她讓我看到挫折裡的堅強:” We are more vulnerable than we ever thought, but we are stronger than we ever imagined.“ (我們比我們想的還要脆弱,但是比我們可以想像得更強壯),我不斷咀嚼她在演講中分享的這一句話。謝謝妳,Sandberg。

Sandberg 的畢業演講連結如下: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9 Feb

你和我是「活在未來」一族嗎?

delayed gratification

史丹佛的教授在一九七二年做了一個有趣的「棉花糖」實驗;他找了很多學齡前小孩,各給他們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如果你現在先不吃的話,我之後會再 給你一個。可以耐住眼前棉花糖誘惑二十分鐘的人,到最後會得到兩個棉花糖。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測試,他們的行為也被錄製下來。從這些影片觀察到:有些小孩 把自己眼睛矇起來為了不看到棉花糖來抵擋誘惑、有些抓頭髮、有些踢桌子(可見有多難忍受)、有些,則是研究人員前腳踏出門,他們就馬上把棉花糖塞進嘴巴 。Screen Shot 2015-01-14 at 11.18.47 PM英文有一詞我覺得很貼切:deferred gratification。中文翻譯就叫「延遲享樂」:只要現在的苦(不要吃糖)會化身成日後的幸福(會有兩塊糖),現在多忍耐點沒關係。一九八八年,當對這些現在是青少年的小孩再做調查時發現:小時候可以延遲享樂的人,長大後似乎比較有能力,考試也比較高分。會延遲享樂的人,其實說穿了,自我控制力 比較高。自我控制力高的人,在目前的社會中似乎是比較容易成功的。但是,延遲享樂真的就這麼好嗎?

我先承認,我很多時候真的就是奉行先苦後甘,為未來而活。高中後的記憶以來,我一直為了未來的目標努力:高中努力「為了」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也並不輕鬆:當時我兼顧兩個社團,很瘋狂的一學期修了三十六個學分—「為了」想增加社團經驗以及四年內念完雙學位。為什麼想念雙學位?只能說潛意識裡我寧願在校時辛苦一點,未來或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見,未來對我的重要性比活在當下來的重要許多。

大學畢業後,我在外商公司上班,每天忙到晚上十點或十一點才下班,不過,「為了」申請研究所鋪路,我就這麼忍了兩年。直到申請上了夢想中的商學院後,以為目標達成,未來海闊天空,但是研究所才一開學沒多久,就發現又得馬不停蹄的找暑期實習工作了。其實,關卡是過不完的。如果總是為了下階段的目標過日子,一味延遲享樂,延到最後就真的只剩個屁了。

假設,高中時期我修自己一年假,用來發呆,做白日夢,在人生這麼漫長的路上,我就真的落後了什麼嗎?誰說我不能從A點跳脫,享受一下人生,在從C點跑回B點;甚至,誰說終點應該是B點的?看著商學院同學的例子,我發現:成功的路太多條了,而且每一條都是可以容許你聞聞路上花香的。我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地,有著許多不同背景:有同學之前創辦了非營利組織幫助弱勢學童、有人軍校出生,有人在伊拉克打過仗、有人是公立學校老師,有人像我一樣,在投資銀行或管理顧問公司工作。不同年齡、背景、學校的人,依着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來到史丹佛商學院。就好像每個人都坐了不同交通工具,有些人坐飛機,有些人坐高鐵,有些人慢慢走,但是,最後我們都到達了同一站,成為彼此同學。這樣的領悟,讓我瞭解到,年輕時的我,一直趕著趕著,有好幾次都忘了聞聞路上的花香。這樣的領悟,也影響到我現在的育兒方式。我常常提醒自己紅孩兒有自己成長的速度,無需著急。所以,即便紅孩兒十六個月,還不會走,我也不擔心。即便周遭長輩都頻頻追問:「會走了沒?要訓練他走路呀」,我也都老神在在。說真的,即便訓練紅孩兒讓他可以提早幾個月走路,對於他未來大半輩子的成敗,一點都沒影響呀。onion_(64)我希望紅孩兒現在以及未來在追尋自己的夢想時,可以記得不要一路趕著,人生有美好的景色時,可以花時間好好欣賞,聞聞路上的花香。當有一天紅孩兒到了我的年紀,他可以回顧一下過去的自己有沒有好好享受生活?還是,哪個青春期時應許給自己的夢想,因為總是趕著要去下一個目標,被自己給耽擱了?人生,沒有什麼好延遲的;想到,就去做;活,就活在當下。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