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May

那些有關獨立或不獨立的故事

之前有朋友問我,如何訓練小孩獨立。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以及我們家的故事:

故事一:放山雞的啟蒙教育(又或是:零啟蒙教育)

小時候的我,由於父母都非常的忙,所以在上幼兒園前,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跟奶奶一起。阿嬤只管我吃飯和睡覺。所以,一整天下來,我除了跟鄰居小朋友玩、就是陪阿嬤看歌仔戲、自己找樂子、或是跟阿嬤一起串門子。(印象中,每次串門子那些阿嬤們都聊超久,我究竟怎麼熬過來的我也忘了。)所以說起來,我的語言啟蒙老師應該是我阿嬤,哈哈哈。

故事二:那段不長也不短的陪練日子

紅孩兒一年多前開始在老師那學鋼琴,鋼琴老師每星期都會規定練習曲。家裡有學琴孩子的父母,應該不陌生以下的戲碼:孩子遇到困難的曲目、有挫折感、不想練、父母忍耐不爆青筋或是終究控制不了爆了青筋。陪小孩練琴真的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淚)。我小時候學琴的時候,我的母親也有陪我練,但是,她只陪我練了幾次!真的,就是幾次!我一直以為,因為媽媽不會彈琴,所以沒辦法陪我練琴。後來才發現:很多不會彈琴的媽媽其實也陪孩子練許多年(遠目:原來我母親也不想陪練呀,哈哈哈。)我陪紅孩兒練了三個月後,忍不住問老師:「請問一下,這年紀的小孩陪練大概陪到他多大就能自己練習?」老師回答:「喔,至少要三年左右。」(此時,紅媽已心寒)。原本以為陪練只是一段數個月的過程,沒想到是一場長期抗戰!我決定改變戰略,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為陪練對紅媽來說十分折磨。所以,又過了三個月後,我遞給兒子一台舊手機:

紅媽:「從今天開始,我不陪你練琴了。來,我教你怎麼用手機錄影。」

紅孩兒:「蛤?」

紅媽:「以後你練琴時,就順便錄影,我就不坐你旁邊了。」

這是我能找到,最符合我們家的解決方法了。紅孩兒每週的曲子,通常都是每天每首彈三次,錄影可以幫我確認他有完成練習。後期紅孩兒養成獨自練琴的習慣後,我們就不再錄影了。現在他的曲子愈來愈難,我會在他練習完成後,再幫他看一次。這跟以前陪練簡直是天壤地別。現在,我只需抱著欣賞的眼光來看兒子練習後的成果。除了幫他確認是否還有些小錯誤(輕鬆之舉),剩下的就是我真心的讚美與鼓勵。練琴的責任,全權在紅孩兒身上。我不需叮嚀他什麼時候要練琴、練多久,這些,都由他來決定。

回到朋友問我的問題:如何訓練小孩獨立?其實,這是一連串父母的選擇過程。或許你會問我,六歲的小孩自己練琴效果會好嗎?坦白說,有一個會彈琴的媽媽陪著孩子練習,甚至陪三年(照我們鋼琴老師的說法),跟讓六歲的孩子自己來,我想絕大機率是前者進步會更快。但是,我很清楚選擇前者將代表我的生活品質會大打折扣,所以,我選擇放手。每個選擇,很難避免其中將有所得、有所失,只要我們是有意識地做出選擇,知道為什麼我們選擇放手,那麼,就勇敢讓孩子自己來吧。

自從加州進入就地避難後,我有意識的選擇讓孩子們學會與自己獨處,唯有如此,這段時光才能走得長久。現在,哥哥跟妹妹都是能自我獨處的小高手。

自從加州進入就地避難後,我有意識的選擇讓孩子們學會與自己獨處,唯有如此,這段時光才能走得長久。現在,哥哥跟妹妹都是能自我獨處的小高手。

這兩個故事,是兩個孩子學習獨立的故事。我小時候,因為沒有選擇,所以只能快速獨立,紅孩兒則是因為我的侷限,所以循序漸進的學會了獨立。每個家長跟小孩的組合都是獨一無二的,何時放手,因人而異。但是,總有一天,我們勢必得全權放手;總有一天,孩子必須自己展翅飛翔。對我而言,每個父母,都是不斷、持續的在尋找放手的時機點。這個時機點,嚴格來說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段旅程。

或許,旅程中某段路會讓我們走得心力交瘁;如果心力交瘁的感覺持續了一段時間,我會告訴自己:該是時候放手了。孩子,能夠感受到我們的不愉快。沒有任何事,比讓我的孩子知道他們在我生命中所帶來的純粹喜悅更重要。我不希望,因為我的放不下,讓他們對「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已足夠」這點,有了質疑。

如果,一些選擇帶給你些許不安,it’s okay。擁抱這些不安吧,或許,這些不安是我們學著放手的第一步。旅程,是很長的;它,不是短跑,也不需要計時器;它,是一段我們與孩子一起探索、一起並肩而行的過程,我們無法與別人比較,也無須跟別人比較。真的感到累了的話,就試著放手,你的孩子可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P.S.: 如果這篇文章帶給您一些共鳴,請您分享它給一位您想分享的朋友。育兒路很多時候是孤獨的;但是,透過分享,我們在走這條道路時,會有更多溫暖,少一點孤單。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